实践论美学的思想精髓和理论价值
王元骧
实践论美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苏联社会派美学启示下,依托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而创立的美学派别,它把美看作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因"自然的人化"而产生的审美价值的载体。但由于当年它的倡导者所论的重点只限于"美论"而没有把这一思想贯彻到"美感论"中,不认识价值属性唯有通过评价活动才能把握,仍然按直观反映论的观点,视美感只不过是"对美的反映和模写",以致这些年来不少学者无视它在美的本质问题研究上对传统美学的重大突破,仍然视之为客观论美学和认识论美学,而对其进行批判和否定,转而把美学的问题看作只不过是一个审美心理学的问题,使审美心理学研究由于缺乏美的哲学依托而走向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
文艺研究. 2016年09期
论审美反映的实践论视界
王元骧
传统的反映论文艺观正确地提出文学是生活的反映,但由于受近代认识哲学的影响,把反映主体抽象为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并带有鲜明的直观论、机械论和唯智主义的倾向。德国古典哲学虽然克服了这种把人作机械分割的倾向而视人为一个知、情、意的统一体,但只是在理论领域内解决,使之对人的理解又陷入思辨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看作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从而把认识论置于实践论的基础上,这就意味着作为反映主体的知、情、意统一的人也就是处身于现实关系中的心与身,心灵与行为统一的人。要深入理解审美反映论,就应该以这一认识为前提,把审美判断视作既是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评价活动,又是对自身生存意义的探寻活动,它的认识与实践的双重性质不仅要求我们把反映主体当作一个处身于现实关系中的心与身、心灵与行为的统一体,同时也决定了只有当人把全身心都调动起来、投入进去,才会有真正的审美活动。
文学评论. 2016年03期
关于美学文艺学中“实践”的概念
王元骧
"实践"这一概念有多重含义,至少可以从本体论、实践论(伦理学、创制学)和认识论等角度作不同的理解,但由于我国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没有分清它们的区别,以致造成不少认识上的混乱。正确理解实践的具体含义,其意义突出地表现在,可以改变以往我国文艺理论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研究文学问题时,按直观的思维方式,把认识论的基本范畴subject和object理解为"主观"与"客观"所导致的"二元对立"倾向,转而按"主体"与"客体"解释,表明它们均由实践分化出来又通过实践回归统一,这使我们对文学性质的理解进入一个新的视界。
文学评论. 2015年02期
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
王元骧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苏联实践派美学的引入而在我国开始并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不同于以往的一切美学,就在于把实践观点引入美学研究,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基点和思维方式,为我们看待美学问题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界。尽管实践论美学离它所要达到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审美心理学、审美文化学的研究都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并与之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前进而不至于再走回头路。这种综合研究就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和发展之路。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杭州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
电话:0571-88273107
传真:0571-8827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