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段丹洁:创作反映新时代的优秀影视作品

时间:2018-11-28 作者:段丹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年来,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有学者表示,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扎根生活,秉承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原则,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并传递积极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影视作品。

现实与审美相结合

现实主义是对现实社会关系和审美关系的艺术表征。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王杰表示,艺术作品特别是当代最具大众基础的影视作品,如果不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基础,作品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往往是紊乱的,将对观众的审美认知及情感状况产生消极影响。

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既包括各种类型的纪录片,也包括反映现实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故事情节为虚构的影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人类学研究室副主任吴乔谈到,现实题材作品反映了人民大众对国家、社会和当今世界的积极关注,是对人生现实的思考和表达,应该始终是文化主流。实践证明,经济、社会、文化越发展,现实性、纪录性影片在人们的观影需求中占比就越大。

以时代特色为对象,以时代精神为脉搏,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实际上具有历史、当下与未来这三个方向的维度,并分别呈现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与未来人文主义。暨南大学副教授王进认为,在历史层面,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要坚持回到历史现场,尊重历史事实及规律,建构历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历史生活的价值维度;在当下层面,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要面向生活语境,再现社会问题,呈现精神风尚,并在此基础上重建当代生活的价值观念;在未来层面,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造要立足文学想象,遵循叙事规律,反思当代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引领未来生活的价值视角。因此,突出时代特色、反映时代规律、引领时代发展,无疑是新时代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三项重要内容。

增强洞察力与解释力

当前,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呈现出新特点。首先是形式的多样化,表现为纪录片、历史剧、现代剧、科幻剧等多种体裁形式;其次是内容的多样化,涉及历史事件、社会问题、世俗生活等多样时代内容;再次是价值的多极化,呈现出主旋律、批判性等多元价值空间。王进认为,创作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要正确处理思想、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平衡关系。拥有艺术价值、极具审美体验的影视作品,应在主流价值观传播与市场消费关系之间寻找生存空间,满足大众文化需求。

近年来,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呈现出可喜态势。王杰表示,一方面,弘扬社会主旋律、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准和艺术技巧有所提高,审美品质不断提升,扩大了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作为艺术片的当代中国影视作品转向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更加贴近当代普通人情感状态的现实主义题材,受到欢迎和好评。

吴乔表示,总体上看,相较于已经有成熟纪录片专业频道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及近年频频产出优秀作品的一些亚洲国家而言,我国影视作品在选材和影片质量上尚有差距。一方面,许多有潜力的题材未得到反映;另一方面,已产出的作品多为浅尝辄止,不够深入,洞察力和解释力欠佳。如何在这些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是中国当代文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有深度更要有温度

当今中国发展迅速,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现实主义题材可谓丰富多彩。吴乔表示,要创作出有深度、有温度的好作品,光有好题材还不够,还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就深度而言,在前期调研、中期拍摄和后期剪辑的流程中,必须着重强调前期调研的扎实性。就温度而言,拍摄者必须关怀自己的拍摄对象,饱含着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热爱,满怀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理想主义去创作。

王进认为,要在优秀作者、称职受众、合格批评家这三个群体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作者群体需要在艺术内容与表现形式这两个方面力求创新,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理念,努力通过优秀的作品争当新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受众群体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文艺修养与社会阅历,培养积极正面、健康向上、理性务实的审美观念;批评家群体要合理把握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市场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以正确的价值体系、独特的艺术视角、合理的消费观念阐释优秀的文艺作品。

王杰表示,编剧和导演要深入当代人的生活,了解和感受当代社会的情感结构,把握当代社会普通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努力提高艺术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他认为,加强美学理论修养是提升影视作品品质的关键。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杭州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

电话:0571-88273107

传真:0571-88273187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8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管理登录


您是第326345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