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刘方喜研究员主讲《通用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未来:从马克思“机器论片段”看》

时间:2025-07-28 作者:cgsoft 来源:

6月1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方喜研究员受邀莅临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带来题为《通过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未来:从马克思“机器论片段”看》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王杰教授主持,三十余位师生现场参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发展的哲学命题。

刘方喜研究员以马克思《资本论》手稿中的“机器论片段”为理论基点,结合当前AG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提出AI正开启艺术等精神生产的自动机器大生产”革命的核心论断。他指出,ChatGPT、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已展现艺术创作潜能,而AGI的成熟将标志这场革命的完成。“艺术活动存在三重境界:普通人创作、精英职业创作、回归大众乐趣。未来AI可能取代职业艺术创作,但不会消解普通人的创作热情。”他以AlphaGo击败人类棋手为例,强调技术进步与个体兴趣的非零和关系。

针对学界热议的“AI双刃剑”论,刘方喜研究员具有独特视角,他指出资本的二重性才是关键——它既推动AI发展,又因垄断阻碍其普惠应用。他援引马克思“社会智力”“一般智力”概念,指出AI本质是“社会大脑”生成的“集体智,个人智力应从与AI的对抗中解放,转向创造性协作。

讲座中,刘方喜研究员解构了文理分科的时代局限性。他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萨比斯、物理学奖得主辛顿的跨学科成就为例,揭示AI正打破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分工壁垒。“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是大势所趋,马克思预言的‘消灭分工的共产主义劳动’,在AI时代正获得技术基础。”

互动环节中,师生就“AI艺术的自由个性”“资本垄断应对策略”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刘方喜强调,需以马克思“生产工艺学批判”框架审视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推动AI从“资本工具”向“社会公器”转化。本次讲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灯标,为理解技术时代的艺术本质与人类命运提供了兼具历史深度与前沿视野的思考路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杭州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

电话:0571-88273107

传真:0571-88273187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8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第901072位访问者